對于玻瓶滴眼液而言,灌裝前的清洗不僅是必要步驟,更是保障眼部用藥安全的核心防線。不同于普通包裝,玻瓶在生產、運輸及存儲過程中易附著污染物,若不清洗,可能直接影響藥液質量,因此清洗環(huán)節(jié)需遵循嚴格的技術規(guī)范。
從污染物類型來看,玻瓶表面可能存在三類風險物質:一是生產過程中殘留的玻璃碎屑、模具潤滑劑等工業(yè)雜質;二是運輸存儲時接觸的灰塵、微生物等環(huán)境污染物;三是玻瓶內壁可能吸附的微量有機物。這些物質若隨藥液進入眼部,輕則引發(fā)刺激感,重則導致感染或影響藥效,這也是清洗環(huán)節(jié)的核心原因。
實際清洗過程需經過 “預清洗 - 主清洗 - 精洗” 三步流程。預清洗階段采用高壓純化水沖洗,初步去除表面可見雜質;主清洗環(huán)節(jié)引入超聲波清洗技術,利用高頻振動產生的微小氣泡,深入玻瓶內壁縫隙,剝離頑固污染物,同時配合弱堿性清洗液,溶解有機殘留;精洗則使用注射用水進行多輪沖洗,確保清洗液無殘留,最終通過熱風烘干,避免水分滋生微生物。
清洗效果需通過多重檢測驗證:一是采用微粒檢測儀,檢查玻瓶內壁是否存在大于 10 微米的微粒;二是進行微生物限度測試,確保每瓶微生物數量符合藥典標準;三是通過電導率檢測,驗證清洗后瓶內無離子殘留。只有全部指標達標,玻瓶才能進入后續(xù)滅菌環(huán)節(jié),為灌裝無菌藥液做好準備。
可見,玻瓶滴眼液灌裝前的清洗并非簡單的 “清潔” 操作,而是結合物理技術與化學手段的精密工藝,其質量直接決定了最終藥品的安全性,是滴眼液生產中不可逾越的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。